如今,港澳地区不得不再次按下暂停键,各类公共场所重新进入防疫状态。专家也表示,目前港澳地区的病毒正处于活跃高峰期。
根据卫生防护中心的数据,截至5月10日,新冠病毒的阳性率从一个月前的6.21%飙升至13.66%,这是近一年来新冠疫情的最高值。
仔细分析这些死亡案例可以发现,83%为65岁以上的老年人,且超过九成的老人都患有糖尿病、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病。
此外,香港今年出现了5例儿童感染新冠病毒的情况,其中两名孩子本身有慢性疾病,另外三名孩子未接种过新冠疫苗的第一针。
对此,香港大学的孔繁毅教授解释称,目前在香港流行的病毒株包括一些轻微变种和新的XDV.1病毒。
虽然总体来看,这些病毒的破坏力比以前有所减弱,但它们的传染性却显著增强,并且特别擅长“躲避”人体免疫系统,导致体内抗体水平逐渐下降,每半年左右就会引发一次小规模爆发。尤其是老年人和有基础疾病的人群,一旦感染,发展为重症的风险远高于其他人。
同样,澳门自今年二月下旬开始,陆续出现新冠病例,仅一个月的时间,阳性率便达到了44.3%的峰值。
尽管当前澳门的疫情已降至11%到17%之间,不再像之前那样活跃,但疫情仍然存在。
换句话说,它的病毒结构发生了变化,尤其是刺突蛋白的突变使其更容易“规避”人体免疫系统。
即使曾经感染过新冠或接种过疫苗的人,体内的抗体也可能对它无效,存在再次感染的可能性。
不过,研究发现,XDV的“杀伤力”并未强于JN.1,因此澳门使用的JN.1疫苗仍能有效应对当前的病毒,这也为防控工作提供了一定的缓冲空间,大家无需过度担忧。
然而,根据疾控中心的数据,四月份全国急诊中,流感样病例的新冠阳性率已从7.5%上升至16.2%。住院严重呼吸道感染病例的阳性率也从3.3%升至6.3%。南方省份的阳性率相对北方更高,这可能与南方气候湿热、人口密集以及人员流动频繁有关。
实际上,由于上一轮大规模感染或接种疫苗后,许多人身体中的抗体水平下降了40%到60%。
以香港为例,60岁以上的老人中,仅有58%完成了三剂疫苗接种,加强针的覆盖率不足,给病毒留下了可乘之机。
此外,今年流感的传播并不活跃,原本流感和新冠会在传播空间上形成竞争,现在流感减弱了,新冠则更容易扩散。
调查显示,目前只有23%的人坚持佩戴口罩,室内通风次数也明显减少,这些因素都加速了病毒的传播。说到底,病毒正是利用了我们的防护漏洞才得以卷土重来。
就拿最近香港出现的31例新冠死亡案例来说,其中78%为70岁以上的老人,且九成老人都患有基础疾病,如糖尿病、心血管疾病等。
患有基础疾病的人本身免疫力较弱,例如糖尿病患者感染后血糖容易波动,病情会随之加重;心血管疾病患者可能出现血管炎症,心脏负担也会增大,双重风险叠加,极易发展为重症。
更为关键的是,65%的死亡病例未接种第四针加强针,体内抗体水平早已不足以抵御当前的变异病毒。
还有43%的患者在发病超过五天才前往医院,而新冠抗病毒药物的最佳使用时间为感染后的五天内,例如Paxlovid这种药物,早期使用能够有效阻止病毒复制。
拖延太久,病毒会在体内疯狂繁殖,肝脏、肺部、心脏等多个器官都会受到不可逆的损害,此时再进行治疗,效果将大打折扣,许多老人因此没能挺过去。
除了老年人外,儿童和孕妇也是需要特别关注的人群。之前香港有一名仅三个月大的重症婴儿,这么小的孩子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全,感染后容易出现高烧惊厥,若影响到神经系统发育,可能会留下终身后遗症。
澳门还有一位怀孕28周的孕妇感染了新冠,治疗时面临诸多困难,因为许多抗病毒药物可能对胎儿产生不良影响,医生必须谨慎权衡用药方案,稍有不慎就可能危及母婴安全。
相关调查显示,45%的受访者担心会回到2020年的疫情状态,另有32%的人认为“得过新冠就不会再感染”,然而病毒一直在变异,之前的抗体可能对新毒株无效,这种错误观念很容易让人放松警惕,增加感染风险。
如今,人们获取疫情信息的方式发生了变化,58%的人依赖短视频平台,但其中谣言泛滥。
例如有人说“病毒已经灭绝了”,还有人诋毁新冠特效药,这些虚假信息广泛传播,扰乱了正常的防控工作。
值得庆幸的是,相关部门和平台联合行动,已删除了2.1万条不实信息,努力将谣言的影响降到最低。
为了安抚民众,官方和专家每天都会召开疫情发布会。孔繁毅教授等专家反复强调,当前的病毒虽然传染性强,但“杀伤力”并未显著增加,现有的疫苗仍然具有保护作用。
此外,港澳地区开通了24小时心理热线,专门为老人和儿童家长提供心理疏导服务,毕竟他们更容易感到焦虑。
只要我们听从专家建议,做好应有的防护措施,不被谣言误导,就无需过分担忧。
孔繁毅教授指出,香港本轮疫情高峰期可能会持续3到4个月,预计两周内感染人数将达到顶峰,之后将在高位维持6到8周,然后逐步下降。
内地南方省份可能会出现局部传播,但全国范围内大规模爆发的可能性不大,整体疫情在6月以后会逐渐趋于缓和。
未来的防控工作需要着眼长远,比如优化监测体系,及时追踪病毒变异情况和人群抗体水平;加快研发更具通用性的疫苗,无论病毒如何变异都能保持保护力;同时将新冠防护知识传授给中小学生,帮助他们养成日常防护习惯。
就像陈奕迅因确诊取消演唱会一样,虽然这只是个别事件,却让我们清楚地意识到疫情仍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。
唯有依靠科学的防控措施、精准的政策以及全社会的共同努力,才能在与病毒长期共存的过程中,守护每个人的健康。
信息来源:【1】粤港澳观察2025-05-15《一周内死亡31人!香港发现逃逸强、传染高的新冠病毒变异株,阳性比率创近年新高!澳门也提早进入流行高峰期》【2】21世纪经济报道2025-05-15 《新冠阳性率升高、陈奕迅暂停演唱会 专家表示:仍需重视,无需恐慌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