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年的央视3·15晚会上,啄木鸟家庭维修平台因严重的乱收费问题被曝光,再次将上发布道歉声明,承认所有问题完全归咎于平台,并宣布已成立专项调查组,承诺彻查后第一时间公布结果。
作为一家多次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请的维修平台,啄木鸟维修的财务表现相当出色。从2021年至2023年,公司营收逐年攀升,分别达到4.01亿、5.95亿和10.11亿元人民币;2024年上半年更是实现6.23亿元营收,同比增长45.07%。更令人瞩目的是其毛利率:三年间分别高达80.5%、81.4%和84.2%,展现出强大的盈利能力。
然而,高利润的背后隐藏着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的抽成比例。根据招股书显示,啄木鸟维修的订单收入占支付总金额约40%,这一比例是其他同类平台如万师傅、鲁班到家的两到三倍。这表明,啄木鸟维修被揭露的“维修刺客”现象与其高额抽成不无关联。
啄木鸟维修起源于重庆的一家个体户制冷设备维修店,于2014年转型为互联网平台企业。招股书中披露,公司的第一大股东为重庆啄金客,持股26.16%;而疑似创始人王国伟与王玉华兄妹则分别为第二、第三大股东。
值得注意的是,2017年,小米集团旗下的天津金米投资合伙企业(有限合伙)、雷军的顺为资本以及58同城创始人姚劲波控股的云企互联参与了啄木鸟维修的A轮融资,成为其重要股东。当前,这三家机构的持股比例分别为1.98%、1.98%和3.96%。
啄木鸟维修能够迅速成长,主要得益于高抽成与重营销的发展策略。尽管平台上的工程师并非正式员工或分包商,而是以业务合作关系存在,但高额抽成迫使许多工人为了增加收入,不得不抬高报价或采取其他不当手段。此外,啄木鸟每年在营销上的投入几乎占到营收的一半,2021年至2023年及2024年上半年,“销售及营销开支”分别为1.78亿、2.91亿、4.94亿和2.99亿元,占比分别为44.3%、48.9%、48.9%和48%。
近年来,随着家政和维修线上服务需求的激增,啄木鸟维修迎来了高速发展期。中国家电行业协会数据显示,包含家电保养、维修、耗材更换等在内的市场,年规模可达4000亿至6000亿元。同时,线上家庭维修服务渗透率从2018年的3.2%上升至2023年的14.5%,预计到2027年将达到25.4%。
然而,在行业快速发展的同时,消费者与平台、维修工程师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却始终未能得到有效解决。大多数普通消费者缺乏维修专业知识和对收费标准的认知,容易被夸大故障或虚报价格。例如,啄木鸟维修官网在电视、冰箱、空调等不同品类的服务详细信息中,“收费标准”一栏均为空白,这种模糊处理为线下乱收费提供了空间。
更有甚者,部分工程师会绕过平台直接向用户收费。一位消费者曾通过啄木鸟维修平台修理空调滴水问题,师傅上门后表示走平台收费400元,私下维修仅需200元。虽然看似节省了费用,但维修完成后问题很快复发,且由于未通过平台交易,该消费者难以维权。
面对此次3·15晚会的曝光和公众质疑,啄木鸟维修需要重新审视自身的商业模式和营销方式。如何提高收费透明度,减少消费者与维修人员之间的信息差,将成为平台改善形象、赢得信任的关键。只有真正站在消费者的角度考虑问题,提供清晰、合理的收费标准,并加强对工程师行为的监管,啄木鸟维修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。
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,不代表本站立场,若侵犯到您的权益,可联系多特删除。(联系邮箱: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