随着科技的发展与进步,人们的环保意识也逐渐提高,以前能买的起小轿车的都是大户人家,到现在每家每户几乎都有一辆小轿车;还有就是空调,很多人都在家里装了两三架空调,客厅一个大的,两间卧室一屋一个,甚至还有在厨房和卫生间里装空调的
空调作为电力消耗的主要来源之一,其碳排放和能源消耗确实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,但夏日炎炎冬日寒,夏季和冬季很多人都在靠着空调“续命”,与其没苦硬吃,不如没福硬享。
一位著名经济学家发表过一个观点:科技发展到今天,房子里面还必须用空调,这是耻辱,空调这种东西早就应该被淘汰了。
要不说人家是专家呢,研究的专业领域足够多,眼光就是跟普通人的看法有很大区别。
马专家说一到夏天热的不行必须用空调,到了冬天,北方地区的暖气开的干的不行,这就说明我们的科技发展还是不到位。
大家的房子是什么结构?马专家表示现在我们的居民用房也可以被算作是“高科技”,并且对于“房子就是水泥”这一观点也并不认可。
水泥也分好水泥和差水泥,包括墙壁、门窗等各项建房材料,好一点的材料就可以被称为高科技房子。
马专家举了欧洲的“被动房”为例子,说是这些房子里根本不用装空调,因为它们房子的构造特殊,所以能做到恒温恒湿。
马专家说的也不是不无道理,近日,巴黎奥运会开幕在即,有新闻报道,中国运动员自带345台空调到达巴黎,进驻奥运村。
巴黎奥运村坚持不装空调的理由是为践行“环保奥运”的理念,而且根据当地天气,气温也不过20来摄氏度,但他们没注意的是,巴黎在7、8月份的天气有极大可能突破40度。
不光是巴黎奥运村不给装空调,实际上很多巴黎的居民也没给自家装空调,甚至这会儿还有巴黎人在大街上穿轻羽的,因为他们有一套专门的“水冷”系统。
巴黎那边的奥运组委会介绍,他们的水冷就是通过抽取塞纳河,或从附近地热发电厂地下深井里抽水,然后把它们运输到房间地板下的管道中,然后再把每个屋的风扇打开,制冷效果杠杠的。
咱就是说巴黎奥运主办方也太离谱了,离谱的有点抠搜,还是头一次见主人对客人连吃带拿的,除了空调,我国还把厨师、工程师、国内水、纸巾等物资都带去了,这是装修毛坯房去了。
尹飒说是自己的父母一开始觉得空调太丑了,尤其是那个空调外机,悬挂在房子外面的墙壁上,严重影响了房子的美观,非常突兀。
到了去年,尹飒一家终于忍不了炎热的天气了,一气呵成的买了一套空调回来,但买来后依然迟迟没有装上,因为他们根本找不到负责装置空调的装修师傅。
另一位生活在欧洲的博主也说了,欧洲作为发达地区,天气该热的时候也让人热的受不了(虽然超过30度的天气也就那么大半个月),但是他们的空调普及率却只有6%。
博主小彪子介绍,在加州,买一台空调只需要几百欧元,还是挺合理的,但是空调的安装费就有点离谱了,要价高点的能要1500~2000欧元,随便装个空调的价钱折合人民币差不多1万来块钱。
比如法国和德国,空调外机想要悬挂在外面还得通过邻居们和居委会的同意,因为他们空调普及率低,害怕空调外机挂外面给周边邻居带来不便且不能及时修理。
再一个就是电费,我国电费5毛到1.8元之间一度,在欧洲,一度电的费用就来到了两块钱人民币以上,因此,欧洲人不装空调的原因大多还是因为装修成本。
美国空调普及率90%,中国空调普及率60%,由此可见空调确实能成为人们生活的必需品,欧洲不愿意装空调怎么会只为了体现他们的“先进”,按照马专家的说法,如果中国空调装的多是耻辱,那美国得更惭愧了。
要说欧洲线年,欧洲数千人因高温而死亡,光6月~8月,就有2800个欧洲人死于高温,德国在2023年,也有2400人因为高温而死。
欧洲人不装空调,总结出两个原因,一是装空调又贵又麻烦,而是欧洲夏天热也热不了几天,这两者好像都跟马专家说的“高科技”挂不上钩。
马专家还提到了一个“恒温恒湿”的概念,户内恒温恒湿的房子确实能被称作是高科技,像西安、杭州等发达城市都有号称AI黑科技的恒温恒湿房子,可他们虽然不用装空调,但一年下来的物业费也够高的了。
恒温恒湿房确实能做到低碳环保,如果有一天真的能让全国的老百姓都住上这种黑科技房子,那么对气候和环境的影响一定会大大减少。
想要改变现状一定要有从现实进步到理想的过程,这个过程可能会很困难且曲折,但是谁又会为了躺平而止步不前呢。
早年间我们居住的房子只能被称为“房子”,供人们有个栖身之地,各种家具电器也是为了生活添加便利。
现在各种高科技智能房子不断涌现,像我们熟知的小米智能家居,房主一进屋直接对着AI人工智能下达相应指令,什么扫地机器人、自动窗帘机、智能热水器等,不用人动就能自己运转。
让全国普及被动式恒温房也确实不容易,欧洲和中国的纬度是不一样的,中国北方中原地区,夏季季候让人难以捉摸,比方说粮食大省河南,经历了一个月的极度干旱后紧接着经历连绵的暴雨,很多地里的庄稼都遭到了迫害,跟别说老百姓了。
空调虽然污染环境,但是在生活中人们又离不开它,倡导节能减排的同时,老百姓们根据自身需求,并做出自己能力承受范围内最好的解决方式就好。